侯明铎的《五十八天》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真是可喜可贺。侯明铎是盱眙人,曾任盱眙县党史工委主任。2020年,盱眙县政协编撰政协志,文化文史委与历史文化研究会参与其中,从查找资料,到撰写大纲,再到编辑出版,我们有了很多交往。
之所以钦佩侯老,他的勤奋是原因之一。他长期坚持创作,写诗、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其渊博的知识让我叹服。他是我十分敬重的前辈。
2021年,政协志出版后,盱眙县政协谋划编纂“六名工程”历史文化丛书,侯老承担《风俗杂谈》一书的编撰工作。作为编委之一,我经常参与讨论,与侯老更熟络了。
2022年,《风俗杂谈》出版了。2023年,侯老又出版了两本专著,一本是名为《桃花园吟稿》的诗集,一本是名为《五十八天》的革命历史纪实小说。这两本书的出版,真是让人惊艳,尤其是《五十八天》,写得真好,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五十八天》用生动豪迈的文字,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赞歌。1946年冬天,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日子,以中共宿泗县委书记柏秀山为代表的一帮共产党人,在主力部队北撤以后,退守洪泽湖上。在中共洪泽湖工委的领导下,面对冰天雪地的湖面、敌人的重重封锁和缺衣少食的窘境,他们不畏艰难、坚持斗争。孤悬湖上的日子里,他们整编队伍、捉拿内奸、长途奔袭、打击敌人。他们在冰封的湖面上坚守了58天,直到与淮北挺进支队胜利会师,才终于回到岸上。
《五十八天》记录了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侯老用纪实手法进行创作,让人读来深受感动。《五十八天》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那一个个坚定的革命者和忠贞的共产主义战士。尤其是柏秀山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侯老语言朴素、文字洗练,读之如清澈的溪水,令人赏心悦目。侯老还喜欢用一些乡间俚语,令人回味深思,让人浮想联翩。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腰上扎根线,抵上穿一件。”“人在做,天在看。”“人随王法,草随风。”……读到这些睿智的话语,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一辈子从土里刨食,知道不少俗语俚语,也时常讲给我听。我知道在母亲的心底里,有着太多对故土的眷恋。
《五十八天》以时间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曲折、悬念迭出、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比如,“突围惊变”一节中,柏秀山一行7人想要夜渡运河,到运东找大部队,没想到遇人不淑,又遭王队长出卖,虽然有惊无险,但终究没有成功渡河。他们路上又被抓伕,幸而脱险。从唐马圩子转向湖中,他们一路上更是险象环生。情节环环相扣,读起来欲罢不能。
“主动出击”一节中,为了保存实力、节省粮食,柏秀山动员没有战斗力的人员离开湖面,让新婚妻子范美娟回到岸上。读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当时,岸上的环境更为恶劣,还乡团、伪保公所无比猖獗,不少革命同志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一名年轻女子回到岸上,势必面临巨大的风险。为了革命,柏秀山只能忍痛割爱。直到柏秀山与范美娟再度相逢,我这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侯老刻画入微、文字细腻。比如写柏秀山与范美娟分离时:长夜漫漫,湖面静谧,他们二人在船舱里紧紧相拥。柏秀山感受着香唇的温暖,却突然从舌尖上传来一股咸咸的味道。那是范美娟流下的苦涩泪水,蜜月本是甜蜜的,他们的分别却充满了无奈与伤悲。
还有一处描写:警卫员小屠看到站在船头久久不动的柏秀山,于是提醒道:“政委,外面风硬,当心受凉。”一个“硬”字,写出了湖风的凛冽,写出了柏秀山对妻子的牵挂和担忧。革命者的柔情,在这凛冽的“硬”风里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读完最后的篇章,我掩卷长思,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浮现。孤悬湖上的58天,是坚持理想信念的58天,是走向胜利的58天。在艰苦的岁月里,有人迷失了方向,有人接受了洗礼与锤炼。《五十八天》向人们讲述了一段无法遗忘的历史,那是一座高高的丰碑,值得我们永远地缅怀与铭记。
“长淮依旧向东流,记否当年那叶秋?先烈捐躯成大义,后人逐梦自清遒。追寻还忆忠魂在,讲述须听热泪讴。忽看青山皆肃静,我心仍炽未曾休。”这首怀念革命先烈的诗,发表在侯老的《桃花园吟稿》里,又何尝不是对那段往事最深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