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不是门。数十年前,“东门”是涟水县涟城镇(现涟城街道)下辖的一个村,地处县城东侧,方圆4.5平方公里。村中店铺林立,商贸繁华,学校、医院、菜场一应俱全,常住人口44000多人。
“东门”有传奇,传奇在“治理”。22年前,彼时的“东门”已从“村”变身“片区”,设立了二级党委,整个片区分置4个社区:东门、金城路、常青路、新北。时年25岁的顾金凤,在东门社区从事妇联工作,10年后接棒担任东门社区党总支书记。
走马上任伊始,东门社区乱象丛生。“一是小偷小摸现象频发;二是矛盾纠纷按下葫芦浮起瓢,一年多达上百起;三是治安案件接二连三。”社区当年的境况,顾金凤至今记忆犹新。
乱,根子在不得法。治,得要有真本事。顾金凤“出手”果断,技高一筹,从社区治安入手,聘请10名社区“五老”,成立老年治安巡逻队,义务帮忙,5人一组,由社区工作人员或社区民警带队,每天早、晚各巡逻一次,从年头到年尾,摸排治安隐患线索100多条,协助公安机关侦办治安案件数十起。
一招奏效,百姓叫好,踊跃报名加入巡逻队。如此日复一日,三年过去,社区过去时有耳闻的小偷小摸现象得以销声匿迹,治安案件发生率则下降了95%,治安问题迎刃而解。
让顾金凤头疼的,还有层出不穷的矛盾纠纷。社区工作人员人手少,精力有限,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吃劲。怎么办?调动民力。经过一番登门拜访,一批从政法战线退休的“老把式”、在社区德高望重的老居民,纷纷接下“英雄帖”,组建起一支调解员队伍,乐此不疲当起了“和事老”。
以此为发端,自2016年起,东门社区相继拉起了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每支队伍各有专攻,服务内容涉及民事纠纷调解、助残帮困、治安巡逻、社情民意收集、安置帮教、文明实践、便民服务、政治理论学习、医疗卫生保健等多个方面,志愿者总人数达135名。
不过,志愿服务虽说“民力无穷”,一招一式同样讲究章法。东门社区班子在顾金凤带领下,纲举目张,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开辟接待窗口、派员进网格、打造社区议事厅等措施,摸索出一套“三理工作法”:梳理居民诉求、代理居民事务、处理居民难题,现场办不了的事项,由社区代理帮办,目标就是让居民小事不用迈腿出门、大事不出社区即可办妥。
此法施行,效果惊人。根据东门社区统计,“三理工作法”实践至今5年多来,该社区共受理居民诉求1000多件,办结率达100%;累计为居民代理帮办事务200多件,居民满意率达100%;为居民处理“老大难”问题10余件,件件办得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遇事社区帮,治理有良方,居民心舒畅。提起社区的变化,居民胡国华精神抖擞,连声称赞:“传奇,传奇,几年时间,过去的‘乱窝子’能搞得这么好,不光我们满意,还连续六届扛回‘江苏省文明村’的牌牌,实至名归。”
传奇仍在继续。2019年,顾金凤调任东门片区党委书记兼东门社区党总支书记后,将东门社区治理过程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在金城路、常青路、新北三个社区加以复制、推广,同时将目光投向民生保障领域,片区集体收入年均用于民生实事项目的投入超过30万元。
一年后的2020年11月,东门片区也成功晋级,进入“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行列。几天前,东门片区再传喜讯:东门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喜上加喜,乐在百姓心里,用东门片区居民郑兆俊的话说:“‘东门’不是‘门’,倒像是一个‘窗口’,既是一个社区治理的示范之‘窗’,也是文明村镇建设的涟水之‘窗’,亮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