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痴迷文史终无悔 追寻古迹笔不休

时间:2023/5/19 11:28:11

——退休医生何永年潜心研究文史的故事

在清江浦区承德北路的一间房子里,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日日痴迷看书写作,热衷研究淮安文史。自2004年退休以来,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研究,完成文史类文章600余篇、近百万字,内容大多讲述的是淮安的历史古迹、文化名人。他就是有“草根文史学家”之称的何永年。对于这个称呼,今年82岁的他笑着摆摆手:“哪里是什么专家,我只是对文史比较感兴趣,退休无事多研究一些罢了。”

结缘文史 兴趣浓厚

初见何永年,他一头白发,戴着一副眼镜,正在电脑前熟练地敲着键盘。“我是从市二院退休的,本职工作和文史没什么关系,人家都问我,一个医生,怎么想到搞文史研究的呢?”原来,何永年是土生土长的清江浦人,小时候,祖父和父亲总是喜欢给他讲述当地的历史旧事和名人故事。家人爱讲,自己爱听,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缠着家长讲故事便成了何永年最大的爱好。风土人情、历史故事浸润着他渐渐长大,家乡的老街、老桥、老树、老河陪伴着他,文学的种子就这样在他的心里种下了。

虽然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但何永年并没有按预想的那样从事文史工作,而是当了医生。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的几十年里,因为工作繁忙,何永年很少有时间看除医学以外的书,只是抽空看看报纸杂志。2004年,何永年从市二院退休,一下子有了大把的时间。闲来无事,他就会看看书、读读报。《扬子晚报》《淮海晚报》……退休后的何永年几乎年年都订报,他尤其爱读上面关于清江浦旧事的文章。

2004年12月28日,何永年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历史,写了第一篇文章《清江大闸口》,并配上一张大闸口老照片发给了《淮海晚报》,不久文章便见报了。“我看到文字登报,很是激动,感觉一下子有了很大的写作动力。”何永年说。那之后,他开始关注淮安历史和淮安名人以及各方面的人物,走访知情人,查找资料,忙得不亦乐乎,有时甚至废寝忘食。

退而不休 不断学习

当问起他退休后做什么最快乐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道:“上老年大学‘充电’。”退休后,何永年的生活十分充实,在老年大学,他学了一段时间二胡和绘画,却没能长期坚持。后来,他又报了自己更感兴趣的电脑课和摄影课。电脑课,何永年重点学习了打字和文档使用;摄影课,他不求拍出什么获奖作品,只希望学好基础的摄影技巧。“我学这两门课,都是为文史研究服务的。”何永年说,“我喜欢给文章配上相关图片,文章能图文并茂,多亏了在老年大学的学习。”

在老年大学学习的几年里,除了上课,何永年还当起了通讯员,多次向媒体投稿,记录学校的好人好事,宣传老年大学的优秀师生。投稿并发表了《学识广博为人师表——记古散文老师李湛渠》《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记市老年大学学员庞声福老人》《“舞蹈皇后”郭翠红老师》《乃知艺无小艺精神可通——记葫芦丝班学员卞国英》《最美不过夕阳红——记唱歌班班长张炳坤》等文章,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2009年,何永年被老年大学评选为优秀学员,受到表彰。“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何永年说。

情系家乡 深情著文

在何永年的书房里,桌上摆放的《清江浦轶事》十分显眼。见记者好奇,何永年热情地介绍起来,这是他的第一本文集,主要讲述了清江浦的人和事,其中包括历史篇21万余字、人物篇近21万字、随感篇6万余字、附录篇2万余字,内容十分丰富。

“我是偶然在报刊上看到有些关于清江浦内容和我记忆中的不符,我就想把我记忆里的故事写给大家看看。”在何永年看来,写历史一定要忠于实际,不能偏听偏信,特别是一些老人口中讲述的故事,非常有参考价值。为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白天奔波于采访路上,晚上在灯下提笔写作,常常熬到深夜。2007年夏天,因城市建设需要,东长街仅存的约1100米路段和同庆街、越河街拆迁,了解到越河街、同庆街、东长街的一些老住户已经开始搬迁,想到再迟一迟,将很难找到他们,很难知道这里的历史面貌,何永年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老街走访。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丝毫不敢懈怠,最终完成了关于三条街的文章。

“淮安是我的家乡,清江浦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我们要珍视家乡的今天,同样必须了解家乡的昨天,我想为淮安历史文化的传承多做点事。”何永年语气坚定地说。

作者:一夫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