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淮安记忆 >> 内容

一首竹枝词 数段淮安史

时间:2023/11/13 10:26:09

竹枝词是发轫于巴渝一带的古老民歌,经由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发掘变成一种新诗体,却仍然保留着语言通俗、音调明快的特点,因而得以风扬八方。竹枝词以记述地方风俗史为主,多描写民间风习或物产风貌之类,兼有史地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重价值。

淮安历来是诗歌重镇,历代诗人词家灿若星辰,作品浩如烟海。在古人流传至今的咏淮诗歌中,不乏以竹枝词体裁记录淮安漕运、名胜、风俗、人情以及方言的诗作,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淮安竹枝词百花园。

●竹枝词与漕运榷关

淮安与漕运渊源颇深,从吴王夫差修筑邗沟,隋炀帝开凿南北运河,元明清时期大运河南北贯通,淮安一直处于漕粮中转的中心位置。有首《淮阴竹枝词》云:“落日长河走怒涛,春城百里泊千艘。如何一片帆樯影,更比云中雉碟高。”便是运河之上舳舻千里、帆樯如云的盛况的真实写照。

明、清两代,漕运的行期有严格规定,即每年的十二月到次年的一二月间,各地的漕船要次第渡淮。故《淮阴竹枝词》唱道:“不到端阳船过尽,沿堤放闸好插秧。”常常是漕船渡淮之时,淮水之滨,运河之畔,常常会看到一幕幕别离的场景。清人迮朗《淮阴竹枝词》便写出了这种依依不舍之情:“杨柳依依拂钓台,郎今北上几时回。送郎直到袁公浦,郎渡黄河妾自回。”

漕运给淮安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迎熏门抱水弯弯,城外通衢列市阛,最是五更霜月冷,夜航船到米如山。”明清时期的淮安已成为全国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国税征收中心和淮北盐集散中心。 这里曾流行这样一首竹枝词:“一畦寒菜霜如肃,唤卖街头老少盐。”明中叶后,淮安出现以打包运盐为业的工人群体,最多时达三万多人。其家中老小,多持帚箕沿途扫盐屑,然后挎篮长街叫卖,价极低廉,人称“老少盐”,可见盐业人口之众。

淮安榷关是明清两代收取关税之所,船至关前,必须先完税,经检验后,方能开闸放行。清人郭瑷《淮阴竹枝词》生动地吟道:“百子堂前漕复漕,天妃闸下浪如山。篙师鳞次踏霜立,小吏披裘放早关。”

淮上榷税,多取给于豆船。所谓豆船就是贩运黄豆、豆油、豆饼的商船。清人盛大士《淮阴竹枝词》云:“迢迢驿路白云隈,风色津亭暮鼓催。忽听樯乌声不断,前头可是豆船来。”

淮安榷关是明清两朝全国最大的钞关,上缴的关税占全国关税的一半之多。清人黄沛霖《山阳竹枝词》云:“关楼百尺倚淮流,小吏凭阑气象遒。过午贾船齐放渡,笙歌如沸占扬州。”从中不难看出淮安榷关当年的盛况。而榷关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板闸当地很多人家寄食于此,从清人卢贞吉的《淮阴竹枝词》中可见一斑:“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婢赊斗米奴骑马,笑指商船去又还。”

●竹枝词与风景名胜

淮安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盐商聚居河下之后,不惜重金争相构建豪宅园林,使得淮安园林胜极一时。历代诗词大家经过淮安,观景咏史抒怀之作层出不穷。“载酒寻春得得来,韩亭负郭野花开。游人不解王孙恨,也把鱼竿上钩台。”“叶落淮南客子愁,又闻长笛一声秋。枚皋旧宅今何在,空说诗人赵倚楼。”淮阴侯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唐代诗人赵嘏等淮安历史名人及风景名胜常常会激发起诗人的诗情。

清代淮安著名诗人潘德舆在《淮阴竹枝词》中就记录了多处淮上名胜与河下园林。“女墙缺处野烟生,新旧城楼绕夹城。楼下水门舟一叶,略窥人影未分明。”诗中不仅记录了旧城、新城、夹城三联城的城市格局,还生动描写了舟过城楼水门的情景。此外,诗人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珠湖、郭家池、荻庄、柳衣园、宴花楼等多处名园胜景。

在此类歌咏淮安名胜的作品中,不乏女诗人的佳作。如清代女诗人杨静媖的《勺湖竹枝》如同一幅长卷,将万寿桥、蔡公祠、文峰塔、大悲阁、北角楼、文通寺、老君殿等一一收入诗中,风景随笔延展,豁然眼前的是一幅满目葱郁的勺湖全景山水。“沿湖楼阁壮嵯峨,佛苑钟声杂棹歌”一句点出勺湖自古便是庵观寺庙环筑之地,这佛光塔影也是勺湖一道独特的风景,怎能不令人“随意清游好纳凉”呢?

●竹枝词与风土人情

淮安湖环河绕,物产丰饶。兼之南北兼济,在建筑、饮食、植被、气候、语言、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凡此种种,无不成为竹枝词创作的不竭源泉。

物产方面,则以写水产的为多。“深种菱花浅种菰,一沤广外戏轻凫,年年六月荷香醉,郎打鱼儿妾打蒲。”这首竹枝词中先后就说到菱角、茭白、藕等多种水产,末句中的蒲即是淮安蒲菜。潘德舆在《淮阴竹枝词》中称其:“新蒲入馔酒频携,歌管深宵醉似泥。”可见,淮人自古便视蒲为珍,奉为至味。

明清之际,淮安纺织业颇为发达。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乾隆时淮安产“淮红布”,又名“淮安红”,用苏州赤草染成。当时河下湖嘴布店专卖此布,在市场上不仅畅销且价格颇昂。清人杨庆之在《淮阴竹枝词》中对此有这样的描写:“春野游龙采满筐,阿侬家住染工坊。寻常一样江南布,染到淮红价便昂。”

节庆风俗也是竹枝词里的重要题材。古代淮人过春节,大年初一留至亲好友吃春酒,俗称“咬春”,先上一桌冷盘,再将除夕备好的大菜上锅热一热,不做新菜,也不新煮饭,更不熬粥,主食就用烫饭就包子。有首《淮阴竹枝词》就生动地记录了这一风俗:“咬春盛集新年客,熟食还储隔岁餐。接饭待过三日后,厨娘手治五辛盘。”

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古人有游淮上著名道观——紫霄宫的风俗,不仅有文人雅士在此修禊雅聚,还有平日里不常出门的女子结伴前来踏青赏景。清人郑泰阶《淮阴竹枝词》云:“紫霄宫殿树昏昏,三月晴明天气温。女伴纷纭喧笑语,踏青争上咬金墩。”

农历十月十五,是祭祀“水官大帝夏禹”的下元节。淮安地处水乡泽国,黄河夺淮后,又成为水灾频发的重灾区,人们将治水的大禹视为保护神,祈祷垂佑淮上子民。竹枝词“每到鲤鱼风起后,禹王庙里祭生鹅。”说的便是祭祀大禹的情景。

除了“纪风土”外,竹枝词中不乏“讽时尚”之作。如清人迮朗《淮阴竹枝词》:“磊李纷纷辨不明,议人长短是淮评。禽言亦逐方言变,试听淮安好过声。”“淮评”又称“淮评子”或“淮贫子”,有贫嘴的意思。而其中对于淮安方言的记录也颇有意思,诗中讲淮人“磊”和“李”不分。

作者:一夫 
  • 上一篇:立冬吃饺子
  • 下一篇:江淮巡抚恩寿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