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淮安记忆 >> 内容

立冬吃饺子

时间:2023/11/6 10:30:58

不知不觉间,转眼又到了立冬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一到,草木开始凋零,蛰虫休眠,万物都在为来年春天养精蓄锐。

自古以来,每到立冬,民间惯用进补的方式来迎接严冬。“立冬补冬,补嘴空,抢顿饺子好过冬”。在老家,每年立冬之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顿丰盛的饺子,庆祝丰收,驱寒补冬。

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我们兄弟几个最盼望的日子,除了过年,便是立冬。因为到了立冬这天,母亲才会舍得花钱去街上买点肉回来,包肉馅饺子给我们吃。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从夏盼到秋,又从秋盼到冬,几乎望眼欲穿,巴不得立冬这一天早早就到来,甚至想每天都是立冬该多好啊,那样就可以天天吃母亲包的肉馅饺子了。

有一次,我们好奇地问母亲:“立冬又不是过年,为什么要在这天吃饺子?”母亲微笑着说:“立冬是秋天向冬天的过渡。人们立冬吃饺子,冬天再冷,也不怕耳朵受冻了。”那时候,母亲的话,我们似懂非懂,至于耳朵受没受冻早就忘了,但那饺子香喷喷的味道,却一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今生今世永难忘记。

长大后才听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无人管”这句谚语。原来,立冬吃饺子这一习俗的背后还有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好是寒冷的立冬这一天。他看到故乡河南南阳白河两岸的百姓衣不蔽体、面黄肌瘦、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他立刻叫来弟弟,在南阳东关郊外搭建起临时帐棚,支起大铁锅,把羊肉、辣椒、生姜等驱寒暖体的食材、药材放入铁锅里大火煮熟,捞出来切碎,用棉纱布包成像耳朵形状的小包,再放进铁锅里熬汤,做成“驱寒矫耳汤”,盛在碗里,分别送给被冻烂耳朵的乡亲们免费服用。服用过“驱寒矫耳汤"的乡亲们浑身暖和、两耳发热,被冻烂的耳朵很快就被医治好了。此后,每到立冬这一天,人们就做“驱寒矫耳汤”服用,形成了“捏冻耳朵”这种风俗习惯。由于药包的形状像耳朵,耳朵的形状像饺子,所以后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母亲是包饺子的好手,她将父亲从菜地里采来的白菜洗净后切成丝,将香葱洗净后切成葱花,再剁碎猪肉后,就开始为我们包猪肉白菜馅饺子。她将白菜丝、葱花、碎肉盛在一个盆里,撒上盐和生姜末,浇上料酒,然后反复揉搓,让它们充分混合,就做成了饺子馅。再舀来面粉和好面,做成饺皮。舀一勺馅,放入饺子皮,捏紧接合的地方,直至出现均匀漂亮的饺子褶,一个饺子就算包好了。母亲心灵手巧,能包出凤尾饺、月牙饺、三叶饺等各种形状的饺子,速度快,还非常好看。

不一会儿,满满一大盆饺子就在母亲的忙碌之中热气腾腾地出锅了。看着那一个个白白胖胖晶莹剔透的饺子,我们馋得直流口水。还没等饺子端上桌,心急的弟弟就偷偷抓了一个往嘴里塞,被烫得哇哇大叫,却又不舍得吐掉,急忙伸手接住,结果手又被烫得通红通红的,哇哇直哭。看到弟弟这淘气的模样,我们在一旁又好气又好笑,这也成了多年后,我们全家打趣弟弟的一件难忘的往事。现在,每每提及这件事时,弟弟总是一脸羞赧,弟弟那张红红的脸上,分明写满了我们的艰难和幸福。

如今,我在一个远离故乡的城市工作,每逢年节,想起最多的就是母亲包的饺子,内心对家最深的记忆,依旧是那一锅热气腾腾的喷香的饺子。因为饺子里包着的不只是美味的馅料,更是那浓浓的亲情和温馨,让人感到无比幸福,足以温暖我们人生的每个冬天。假如这个寒冬里,有一种美食是温暖的,是喜庆的,是团圆的,我想,那绝对是母亲亲手包的香喷喷的饺子。

作者:聂溪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