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淮安记忆 >> 内容

唐振环:为了祖国的安全和强盛

时间:2023/10/16 15:26:35

59年前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这是国家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的突破。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一举打破了超级大国对于核武器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大批最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管理者为之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唐振环就是其中之一。

1937年8月27日,唐振环出生于涟水县岔庙镇戴庄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晚年得子,对他疼爱有加,寄予厚望,因此父母在他七岁时便将其送至马圩小学读书。唐振环一直聪颖好学,成绩优异。195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两年后,他被转入工程物理系核电子学实验核物理专业学习。■特约撰稿 鲁家用

负重前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唐振环在清华大学期间修了两个专业。那时学校缺乏核科学教科书,只有老师在黑板上讲授,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大学期间,唐振环刻苦学习,做了几十本笔记,每一页笔记都工整如钢板刻印,让人震撼不已,可以想象出唐振环当年是怎样的一名学霸。

1964年9月,唐振环被分配到国家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简称“九院”)工作,地点在青海省海晏县。刚到那里,唐振环参加了当地的工作队。次年便到九院实验部测试室,进入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厂。221厂址是经党中央批准的核武器基地。海拔3500米,年均气温-4℃,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唐振环知道自己是在研制核武器,负责核爆炸时近区物理测试。当年,原子弹实验成功,举世瞩目。

1966年1月,唐振环开始参加氢弹原理性实验。在两年前的1964年我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原子弹核试验,原子弹是由铀-235或钚-239的裂变释放能量,威力可达2万吨当量。此次试验的氢弹则是由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变释放能量,其爆炸威力可达1千万吨当量以上。

唐振环参与的研究任务是,研制具有不同灵敏度的探头,以保证在允许的量程范围内都能测到其信号。这里是荒无人烟的大沙漠,条件极其艰苦,昼夜温差很大。唐振环和队友们吃砂砾饭,喝苦浆水,白天赤膊干活,夜里帐篷生火。

观察点距爆心80公里,在爆心西边,放了各种试验品,如飞机、坦克、狗、老鼠、衣食住行的物资等。试验开始前,每人都戴上密封墨镜,等候核弹爆炸。

试爆后两天,唐振环等人取回测试胶片,四天后又回收了测试仪器。经过数据分析,这次实验未能达到理论设计数值。于是,1966年12月进行另一种模型的氢弹原理性实验。

劳苦功高

这次采用塔爆式,塔高102米,唐振环所在的测试组承担本次实验关键性确保题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量程的跨度达亿倍,现有的记录仪及探头大多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难度很大。在院、部、室领导的支持和协助下,群策群力,通过多次实验,才制定了可行性测试方案。在经过一番繁杂的准备工作后,罗布泊上空第四次升起了蘑菇云。四天后,唐振环穿着毛绒大衣,戴着防毒面具,在-30摄氏度的气温下坐着敞篷汽车,行驶200多公里取回测试胶片。测试数值与理论预估数值完全一致,成功了!

氢弹设计室主任周光召(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将唐孝威(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脑科学家)以及测试组的唐振环等三人留在实验基地一个星期,仔细阅读测试方案,用显微镜观测胶片,确定了测试数据和理论预估数据相比在误差范围内。后面的两次实验都运用了这次测试原理,且全部成功。随后,他们这项理论技术还成功地申报了国家专利,这项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

由于唐振环在氢弹原理性实验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67年1月,唐孝威让他参加院部召开的氢弹能否提前试验论证会。会议由院长朱光亚(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主持,副院长王淦昌(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恒武(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理论部负责人、驻厂军代表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会。在如此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上,只有唐振环是年轻的技术员。而且让唐振环没有预料到的是,王淦昌在会上点名让他第三个发言。唐振环根据自己的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作了详细汇报并提出建议,王淦昌听后表示完全赞同。

无悔青春

1979年8月,唐振环所在的科室组建计算机组,主要任务是维修和改进由清华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国产首台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很落后,内存只有32K,其中只有16K能用于运算,每秒运算50万次。唐振环仔细阅读了几万条诊断软件说明书,深入分析原理,对计算机进行了工艺改造,大大缩短了故障时间,机器年运行时间超过2000小时。由于精湛的业务水平,当年他被评为工程师。

1980年10月,唐振环赴京参加中国计算机协会成立大会。那一年,他被所里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

1984年11月,经批准,唐振环离开了为国家而奋斗了21年青春年华的伟大事业,调回阔别已久的家乡涟水。

“为了祖国的安全和强盛。”如今,唐振环老人已经87岁高龄,他与老伴相濡以沫,平时多以读书自遣。

他珍藏的国家核工业部给从事核事业20年以上人员颁发的“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十周年”纪念章和荣誉证书,展示着这位功臣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荣光。

作者:一夫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