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咖聚涟水谈“往事不能如烟”
“因为《红日》,我们知道了涟水,了解了吴强。现在,通过《硝烟飘过盐河》,我们又认识了王双华。作为新一代作家,他肩负使命,不负热土,花费大量心血写出了这部长篇力作。”文学大咖齐聚涟水,深入研讨《硝烟飘过盐河》,这是中国作家协会编审、《诗刊》原编辑部主任杨志学的点评。
●文学大咖聚涟水
由江苏省作协创联部、淮安市作协、涟水县委宣传部主办,涟水县文广旅游局、涟水县文联承办的《硝烟飘过盐河》作品研讨会日前在涟水县举行。
研讨会由省作协书记处书记黄德志主持。省作协副主席丁捷和涟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郎跃明分别致辞祝贺。参加研讨会的有毛泽东晚年专职图书管理员、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原理事长兼秘书长徐中远,《作家文摘》总编孔平,中国作协编审、《诗刊》原编辑部主任杨志学,《解放军报》副刊编辑郑茂琦,省作协副主席、《雨花》主编朱辉,《扬子江诗刊》副主编徐晓华,《钟山》副主编员淑红,省作协创研部副主任韩松刚,淮安市作协主席龚正等专家学者。
各位专家、学者从历史、文学和美学的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全面客观评点,认为该作品具有主题的重大性和史诗性,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鲜明的地域特点,不虚美、不隐恶,用文学的形象性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在文本构造上进行创新尝试。同时,专家们还指出,作品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涉猎的人物众多,要进一步对题材进行提炼,争取让其成为超越时代的文学经典;要进一步优化作品装帧设计,体现作品内容特色。
●涟水的抗日战旗为什么这样红?
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非虚构小说《硝烟飘过盐河》,反映了抗战时期涟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与日伪作不屈不挠的斗争。颂扬了为国捐躯的先烈英雄,记录了战乱中人民饱受的苦难历程,揭露日伪匪的残暴和为害乡里的滔天罪行。作品真实再现了苏北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风云,歌颂了涟水抗日军民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品融文史和文学为一体,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述涟水的抗日战旗为什么这样红?
研讨会上,徐中远说:“本书的主旨非常鲜明。反映、颂扬涟水的朱慕萍、朱一苇等一批共产党员和县区干部依靠、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与日本侵略者及投靠日寇的一些民族败类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编辑郑茂琦对书中的平民视角和平视文风印象深刻,他发言说:“作者对人物的书写和议论没有去夸大渲染,英雄也是有缺点的英雄,如王伯谦等。他们并没有做出多大的事,战斗规模并不大,但他们在那个年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是流血牺牲的勇士,他们就像英雄纪念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也许我们并不熟悉他们的故事,但他们应记录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当硝烟飘过盐河,但往事不能如烟。”
“红色题材大有可为,如何向深处、细处挖掘?我们不可能重复老作家的述事结构、方式,这就向包括王双华在内的青年作家提出新的创作课题,像《苦菜花》《林海雪原》等一些作品,英雄写得过于完美,这方面王双华写人物的复杂性更真实。”杨志学说。
●“在乡作家”讴歌家乡
《硝烟飘过盐河》是作家王双华怀着敬仰英雄的情怀和对家乡深情的眷恋,花费六年时间献给家乡的礼物。十年前,王双华偶然看到涟水籍老同志、上海离休干部韩品正为前老庄战斗牺牲的同志追认烈士称号的材料,为家乡丰富的抗战革命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感动,唤起他心底崇敬英雄的情结。作为后人,他感到有责任把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写出来,把家乡的红色历史传下去,萌发不负前辈创作一部家乡的抗战历史和英雄传奇。由此,他进行了几年不懈地寻觅,深入乡村调查、走访老人,搜集和挖掘流传于民间的往事,浏览和梳理大量地方文史资料和回忆录,终于写出这部反映涟水人民抗战的长篇作品。
作品描写了在土地革命时期,朱一苇、王伯谦、朱慕萍等一批执着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志士,在白色恐怖下以顽强的意志与国民党反动派作不折不挠的斗争。他们失败了重头再干,在抗战爆发后,想方设法找党,团结广大青年学子担起民族兴亡的重任。王观涛、徐坚、张胜武等年轻人,在党和老同志的关怀和影响下迅速成长,他们机智勇敢,一往无前,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谱写了抗敌御侮的壮歌。
《扬子江诗刊》副主编徐晓华感慨说:“我看了这部作品,觉得如果把它展开的话可以写三本、十本书,不少故事一带而过,可拓展十卷本。王双华非常不容易,历时六年,走访上百人,做了很深的功课。作家可分为近乡作家、望乡作家和在乡作家,在乡作家写得更真实,王双华就是其中之一。”
●革命历史题材新的写作方法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朱辉,曾以长篇小说《白驹》描写了苏北平原战争风云的残酷及诡异,在本次研讨会上,他分析说:“《硝烟飘过盐河》一书,我感觉非常不好写。抗战时期,日伪顽匪和我方各种势力在这个地方交错,因为国土沦丧,时局动荡,包括江湖帮会在内,形成了非常特别的人物和内容,人物的不断变化,塑造很难。人多、事多、变化多,很难把握。王双华通过时间线以重大事件为抓手,处理了以上复杂的情节,作品最后特别提出几个主要人物来列传,处理方式还是新颖的,前部是以时间线串联重大事件,后部是列传。一片热土,一群人物,在处理上达到了较高水平,是一部好书。”
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说:“《硝烟飘过盐河》给我们提供了革命历史题材新的写作方法,这是一部笔记式小说,也体现作者独特的写作方式,比如内有摘录、考证、随笔、史料。”
《钟山》杂志副主编员淑红认为:“这部作品人物众多,有主要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像王培坤的发迹史、作恶史、最后消亡。写涟水人民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故事,比如前老庄战斗非常惨烈。这些都不是作者虚构的,而是通过大量这方面的调查走访,真实的历史给读者更具震撼力,它不仅有文学价值,更有史学价值。”作家龚正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书的不足是冠名《硝烟飘过盐河》,应将‘盐河’的象征意义、表现特征写出来;进一步简练再简练,打造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