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论述,特别是“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淮安实际,进行系统思考和谋划,对高质量发展如何“补短强特”作出部署。
当前,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都发生了系统性变革,正处于由“大”到“强”、由速度到质量、由“中低端”到“中高端”的重大节点。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自己的短板弱项和优势特色,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科学举措,聚焦重点难点,加以全力突破。
发展不充分是现阶段淮安面临的最大矛盾,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必须拿出“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眼界和气度,努力走出一条因地制宜、提速增效、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特别是要全力推动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围绕“333”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招引产业链项目和中高端人才,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研发设计、金融等各类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项目“高度”、产业链条“长度”、产业发展“集聚度”,通过一个又一个重特大产业项目的投产达效,为高质量发展开新局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劲支撑。
淮安在区位空间、生态资源以及历史人文等方面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淮安具有和合南北、连接东西的区位优势,随着高铁开通、航空货运枢纽等一批新的枢纽的形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围绕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通道和节点城市,大力培育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集聚淮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淮安绿色生态资源丰厚独特。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特别是要做好生态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文章,积极构建完善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生态资源更好地转换为生态资本,真正使绿色生态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推剂。
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新局,我们要以系统化思维,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难点尤其是“卡脖子”环节,进行全力改革突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我们要聚力发展第一要务,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重点打造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支撑性平台,争取台资集聚示范区、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等一批个性化政策,创新省市联动、南北合作、区域协调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在开发园区管理、招商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骨干企业培育扶持等方面出硬招、出实招,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制约破解和工作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