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龟山,位于盱眙境内。《元丰九域志》卷5《淮南路·东路》载:“泗州,临淮郡,军事。治盱眙县。……有都梁山、盱眙山、龟山、淮水。”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至泗州任临淮主簿,并于次年春赴龟山祭祀淮神。熙宁九年(1076年)夏末,张耒丁父忧离开临淮后,其在漫长的任官、贬谪与闲居的人生旅途中,或登临其上,或泊舟其下,留下了十余首题咏龟山的精美诗篇。龟山也在其笔下呈现出瑰丽多姿的面貌。
●一座祭拜淮神的灵山
熙宁八年(1075年)春,张耒到龟山祭拜淮涡水神无支祁,并写下了古乐府《龟山祭淮词二首》。张耒在《龟山祭淮词二首·迎神》的开篇写道:“木袅袅兮苍山巅,回洑重深兮其下九渊。”龟山之巅,微风吹拂,树木葱茏;龟山脚下,淮水回漩,直下九渊。据说在龟山脚下的九渊深处,有座水府便是淮涡水神无支祁所居。张耒作诗《龟山水陆院》曰:“支祁万古穴,石老深潭清。坐令金仙力,镇此水府灵。”关于无支祁的记载,相传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唐国史补》载:“《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太平广记》卷467引韦绚《戎幕闲谈》,则记述了无支祁被大禹部下庚辰制服的故事:“禹理水……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形若猿猴……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龟山祭淮词二首·迎神》记述了淮水之滨的人们载歌载舞、热烈欢迎淮神降临的场景。在淮神行雨三次、休息三次之后,人们祈求淮神不要动怒以“安我舟楫”。其二《送神》诗曰:“水沦沦兮石碌碌,空祠草长兮风雨入君屋。”可知龟山脚下当有淮涡水神的祭祠,可惜其时已颇为残破,空庭草长,风雨侵户。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论张耒说:“他的作品最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龟山祭淮词二首》无疑是张耒企盼淮水安澜、关注人们行舟安全的较早作品。
●一座欣赏书法的名山
除擅长诗文外,张耒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洪适《盘州文集》卷63《跋曾仲躬所藏张文潜草书》云:“张右史文名满天下,而后之人不知其能书。观此墨妙,真可以藏之什袭。”陶宗仪《书史会要》卷6也赞其“草书飘逸可观”。张耒精通书法,故而能赏会书法的妙处。熙宁年间,张耒游览龟山寺,见到石延年题写的三佛名大字,不禁为之倾倒,写下了《石曼卿三佛名大字》一诗。
石延年(994年—1041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号芙蓉仙人。累举进士不第,以武臣叙迁得官,仕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工诗,诗风豪放奇峭,长于叙事,为欧阳修所推重。善笔札,体兼颜柳。《王直方诗话》云:“石曼卿以书名世,然愈大愈妙;尝书龟山寺三佛名最为雄俊。”三佛名为三世佛号,即无量寿佛、释迦文佛和弥勒尊佛。《石曼卿三佛名大字》诗中写道:“峥嵘龟山殿,风雨梁栋旧。煌煌三佛榜,铁柱贯金纽。开张宫室正,浑实山岳厚。井水骇龙跧,蚁封观骥骤。”称誉石延年的书法笔画雄强挺拔,屈曲有力,其静处如龙蟠井底,其动处似骏马驰骤,笔势开阖变化,笔法刚柔相济,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张耒还写道:“欲知分毫初,一釂尽数斗。墨池毡作笔,神运不知手。”据此可以想象当年石延年痛饮挥毫,以毡作笔的潇洒风姿。朱长文《墨池编》云:“曼卿正书入妙品……尝舣舟泗州之龟山,寺僧请题傍殿榜,乃剧醉卷毡而书,一挥而三榜成。”张耒在诗中继续写道:“从容解牛际,萧散善(通“缮”)刀后。古来精绝艺,所贵神气守。”《庄子·养生主》中讲“进乎技矣”,魏源也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石延年的书法技艺确实达到了从容不迫、神气自守的极高境界。
●一座牵萦乡愁的家山
张耒在《思淮亭记》一文中写道:“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凡风平日霁,四时之变,与夫蛟龙风雨之怪,无所不历。”对于张耒而言,淮水既是母亲河,临淮当然也就不是他乡之地。元祐二年(1087年)冬,张耒在谒告离京回山阳途中,经过泗州。这次行旅,也许是张耒终生难忘的记忆。因为他不仅在盱眙西南的斗山脚下遭遇大风,被困了整整七日,最后不得不投掷佛经祈祷才得以继续前行,而且当他离开泗州时,又遇到了一场特大暴雪。他在《离泗州冒大雪》一诗中描写了风雪中驾舟的情景:“阴风驾长淮,铁马一百万。孤舟犯其垒,白羽一挥散。崩腾中夜雪,千里照组练。乾坤合冥蒙,远色辨波面。”长淮波涛汹涌,如百万铁马迎面扑来,但诗人孤舟直进,好像三国时期的诸葛武侯,手持白色羽扇,指挥若定,冲破重重敌垒。夜里忽降大雪,乾坤冥蒙,诗人远眺龟山,但见“云端数寸塔,仅若簪出弁”。
元祐三年(1088年)春,张耒假期结束,在返京途中与堂兄张君复等人登览龟山。在离别之际,他写下了《次韵七兄龟山道中》一诗。这首诗描绘了淮雨中的龟山景色:“连山赴灵龟,石脚叠如积。巍峨黄金刹,负此鳌背力。孤舟系东风,淮雨暗春色。”更抒发了离别“故里”的怅惘之情:“朝来一怅望,别此岩下石。危樯鼓帆腹,轻橹跨浪脊。林分岸忽尽,鸟去天未极。远游快新瞩,胜事旋陈迹。怅此故里违,尘驾何时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山水的留恋和尘驾难息的无奈。
张耒最后的龟山诗作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冬。晚年才得以重返故里的诗人,自然感慨万端。《望龟山二首》其一曰:“淮上风高寒日西,龟山岭下白云归。游人苦憾日已晚,青山自与云为期。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人间不作逍遥客,老去尘埃空满衣。”冬日已晚,尘埃满衣,淡淡的苦涩之情令人回味隽永。其二则曰:“日落龟山山更青,原头啼鸟已春声。可怜山近不能到,尽日与山相对行。云里人家自来往,天边楼阁远分明。白鸥不解游客意,惊起碧烟深处横。”龟山虽近,却不能到,尽日与山相对而行,个中滋味不言而喻。张耒于次年春踏上了离乡的旅程,赴陈州定居,从此便与故乡天各一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