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淮安记忆 >> 内容

“清口烧鸡与韩信”里的美食文学

时间:2023/8/21 10:17:25

我们普遍认为民间文学大多是由民间百姓创作并且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常常具有虚构的内容,增添了其传奇色彩。有学者给民间文学下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民间文学是指百姓口头上创作的并得以传播的散文体裁的叙事作品;狭义的民间文学是除了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民间寓言、民间小戏、民间笑话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的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90年代却又遭遇“低谷”,来到新世纪以后,中国民间文学事业又呈现了新的风貌,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淮安的地理位置处于江苏的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淮安地域文化是淮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数千年融合的结果。正因为淮安较为特别的地理位置,因此其地域文化特色反映出了南北兼容,既质朴淳实,又清新灵动的特点。提到淮安,其美食往往最为人称道。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就在这里发源并得到传承,淮河与大运河相汇于淮安,南来北往的商客和天南海北的食材,在这个位置得以碰撞交流,从而形成了“淮扬菜”酸甜苦辣咸适中、南北皆宜的特别美食风味。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追求本味、品味清爽,淮扬菜的取材大多是普通的本地河湖水鲜和家禽野蔬,如长鱼、青虾、土鸡、甲鱼、蒲菜等,因此当淮安历史人物和“清口烧鸡”这道名菜联系在一起也不足为奇了。

历史上韩信是在刘邦的授意下,由吕雉出面斩死。韩信死后,家乡父老乡亲悲痛不已,他们偷偷祭奠韩信。吕皇后单名雉字,当地人便将母鸡拔毛油炸煮熟,而韩信又是被吕雉用竹刀斩死的,因此他们在鸡体内插入竹刀,以此作为祭品,喻为韩信报仇雪恨。这道菜起源地靠近古清口,所以人们将其称为“清口烧鸡”。许多学者注重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民间故事的研究。在地域方面,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出现“清口烧鸡”这一菜品并不奇怪,淮安美食注重选取食材,以顶尖烹艺为支撑、以本色本味为上乘,口味清爽,深得南来北往的食客的喜爱。“清口烧鸡”继创制以来,就一直得到饕餮之客的青睐。

淮安文化“淳实尚义”。南宋与金对峙时,淮河成为两国界河,因而淮安处在两国战争的最前线。但淮上士民奋勇抗争、无所畏惧地投入了抗金卫国的斗争中。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盗贼猖獗,东南沿海一带饱受其害,淮安人沈坤毁家纾难,招募义士,亲当矢石,淮安百姓群起相应,官民联手大败敌寇。作为当地英雄的韩信这颗明星的陨落,怎能不激起淮安人民的愤懑之情?“清口烧鸡”和淮安文化结合起来,这则民间故事能得以流传,自然有其道理。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从军以后,在萧何的推荐下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得力大将军,韩信一生东征西战,战功累累。刘邦封韩信为王,还格外恩赐他“三不死”,本以为韩信在汉朝建立以后,会得到一个可观的官位,但刘邦却忌惮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于是暗示萧何出谋划策,吕雉执行,除掉韩信。韩信顶天立地,对君主一片赤诚之心,吕后与刘邦背信弃义,设计陷害于他,因高祖曾赐韩信“三不死”,为了不违背高祖“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的“三不死”承诺,吕雉下令用竹刀斩死韩信。韩信人头落地以后,只见地上冒烟起火,整个钟室都被这股邪火烧毁,韩信冤气冲天,时方六月初六,却降下鹅毛大雪,吕皇后被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离了这座忠义之士含恨而死的宫殿。

很多民间故事一般都具有传奇色彩,其中往往有着一些超现实的情节,这是为了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让故事的受众得到满足感。它讲述的故事、人物、地点几乎都是历史上存在的,再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口头润色不断更新丰富。历史是不可能具有神话色彩的,但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无能为力的时候,可能就会通过另一种方式来代偿。“清口烧鸡”的故事里,韩信被杀以后怨气冲天、火烧长乐宫,酷暑六月却天降鹅毛大雪实在是令人称奇。英雄人物穷途末路,被冤枉含恨而死,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为了纾解心中的痛苦,只能通过口头加工英雄死亡前后不同寻常的自然景象,希望通过天道的惩罚来为英雄报仇雪恨。因此,在研究民俗文学时有很多学者会将民间传奇、民间小戏、说唱艺术等民间文学形式从神话、宗教等角度加以剖析。

淮安韩信与“清口烧鸡”和临安百姓义愤填膺,捏成形如秦桧、王氏的面条搅在一起放入油锅炸,为岳飞报仇雪恨有异曲同工之处。淮安与临安虽然处于不同的地区,但基于“清口烧鸡”和“油条”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出人们的社会心理却是一样的。民间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增添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向人们传达社会道德,提高民众的审美情趣。民间文学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与智慧,值得我们珍视与研究。

作者:颜颖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