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曾在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热烈的新年宣言,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召唤,是对未来美好愿望的倾情礼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全世界华人因为春节将心与心连在一起,人们为了幸福安康、实现梦想而互相祝愿、互相关爱,表达最美好的愿望。作为特殊节日的春节,为世世代代中华儿女所礼赞,更是对文化认同的实践。
回家过年,是最美好的记忆。徜徉在大街小巷,一副副大红春联带着节日的祝福和春天的问候,带我融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之中。回家过年,正赶上父亲在写对联,父亲先裁好红纸,再按照着事先拟好的内容书写。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读着、想着。“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前程步步高,事业年年好。”“富贵财源进,和睦幸福家。”……父亲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中,他随着手中的毛笔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笔锋转折牵连的弧线是他绵长的呼吸,大珠小珠般的点是他跃动的心旌,而氤氲弥漫开的墨痕是他体内涨落的潮汐。父亲把大红的对联往门上一贴,全家人都觉得舒畅、喜庆,高兴劲儿就来了。对联中有人情之美和生活之美。春节像是一个大舞台,写春联就是一场书法大赛。全国人民,你写、我写、他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中华大地上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这真是一场美好的全国书法大赛啊!写春联、贴春联,陶醉在节日的快乐中,这不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吗?
母亲脸上挂着笑,在厨房里忙着做丰盛的团圆饭。母亲心灵手巧,会做一手好菜。最能体现她手艺好的是她做的鱼圆。鱼圆象征团团圆圆。每逢过年,母亲总会做鱼圆。她买来青鱼,去其皮、取其肉,在砧板上双刀起落、咚咚有声,鱼肉在刀下渐成肉泥。再加入淀粉与蛋清,用竹筷搅拌,搅拌至劲道时再捏成鱼圆,下于锅中。锅中是温水,鱼圆浮在水面上,在此期间要不断做鱼圆,且不住扬汤止沸,只待整锅鱼圆下好,水至沸腾起锅,刚刚好。母亲做的鱼圆,质地光滑、富有弹性、细腻圆润、味道极鲜。
母亲特别擅长包饺子。母亲做的牛肉馅、猪肉馅饺子都很好吃,即便做韭菜鸡蛋馅等素馅饺子,我们也都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包饺子时,双手配合十分默契,左手拿皮,右手加馅,随后用右手三捏两夹,再轻轻一捏,饺子又精致又耐看,像一个个艺术品,随后被一圈圈摆放在竹匾里。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包饺子,但始终没能达到母亲的水平。母亲笑着说:“熟能生巧,多包几次就学会了。”
贴对联和吃团圆饭是过年带给我们的美好记忆。过年了,人们的生活仿佛焕然一新,衣、食、住、行、玩,统统变得跟平时截然不同。过年是令我们怦然心动的节日。延续传统礼仪,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它还起到了坚定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调适情绪、情感等重要作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神圣的节日,我们应该越过越幸福,越来越快乐。一年一度的新桃换旧符,深刻地展现了“过年”的大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