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中幼鸟出巢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一年中动物救助人员最忙碌的时候。“每年夏季,我们都会接到很多野生鸟类救助的电话,要不要救助,如何科学救助,成了我们最近宣传的重点。”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余星翰介绍,日前该协会在忙于救助野生鸟类的同时,携手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数场关于科学救助雏鸟的科普宣传活动,希望告诉大家一句话:“爱,请学会放手。”
近年来,随着公民环保意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野生动物。“市民看到野生动物的时候,往往都会充满好奇地仔细观察、努力辨认,觉得它们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想要伸出援手。”余星翰说,近两年,淮安野生动物的救助数量特别是鸟类的救助数量翻倍增长,负责救助的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去“救助”各种被人类意外发现的野生动物,“但实际上,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需要人类的干预和救助。”
余星翰介绍,以猫头鹰为例,每年夏季,猫头鹰被救助的数量一直占着非常高的比例,除了一些发生鸟撞或者误打误撞进入居民家中的成鸟以外,他们遇到的大部分救助对象都是幼鸟,而且不少是整窝被热心市民端走的。
“其实这些幼鸟在成长过程中,出巢期本就会从巢穴飞走,但是由于飞行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雏鸟在巢穴附近的草地上活动的现象。”余星翰说,猫头鹰雏鸟有着萌萌的大眼睛,看起来甚是可怜无助,会让市民误以为它们是被父母抛弃或受了伤,于是把它们带回家,并拨打救助电话。但事实上,猫头鹰雏鸟的大眼睛通常是应激反应,是看到大自己数十倍的人类被吓着了。“带回家养两天,再拨打救助电话成为了很多热心市民的基本操作,这种情况非常多见,但后果其实很严重。”余星翰说,出巢学飞是幼鸟成熟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在这个持续数十天的阶段里,成鸟会在不远处“照顾”这些幼鸟,这种“照顾”除了喂食以外,还会教会幼鸟一些独立以后的技能,这是人类无法替代的工作,即使是最专业的救助人员和饲养员也无法胜任,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扰它们就是最大的救助。
余星翰介绍,市民“救助”其他鸟类和“救助”猫头鹰幼鸟的后果类似,将幼鸟带回来,即使人工喂养顺利,幼鸟长成“大胖小子”,在野放之后的存活率依然低得可怜,任何方式的人为野化训练都不可能达到亲鸟照顾的水准。
余星翰提醒,出于善意的过度干预和救助目前已经成为救助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救助人员需要反复和每一位拨打救助电话的热心市民解释科学救助的方法和含义,确保被救助对象可以得到最及时和合理的保护。
“我们最近组织活动,是想让科学救助的理念得到更好推广。”余星翰说,淮安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还和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制作了《幼鸟救助手册》,为正确、科学救助鸟类提供指导和依据。活动中,协会志愿者还通过对鸟类标本的讲解,向市民普及鸟类的繁育知识及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普及知识,能让更多市民学会科学救助野生动物,守护雏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