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水域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安排各类工程项目,着力打造湖泊生态保护的典型样板。
保护水资源。我市编制《淮安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一脉、四湖、多点”的建设总布局。利用南水北调、引沂济淮等工程过境水量丰沛的地域优势,立足洪泽湖调蓄淮河水资源,优化引排布局及调度方案,形成“河湖相连、脉络相通、排蓄兼顾、调度灵活”的防洪和水资源配置格局。以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过境湖泊白马湖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累计完成投入超30亿元,实施7大类36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管控水岸线。我市积极编制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岸线管控规划,制定淮安市骨干河道和市管湖泊名录,开展全市河湖库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普查和集约利用试点,逐步提升调蓄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建立骨干河湖管护跨区联动机制,做到市、县区齐抓共管、协同推进。通过湖长巡湖、执法督查、管理巡查等方式,扎实开展湖泊水域岸线巡查督查,及时查处查办违法建设。
防治水污染。为有效降低外源污染,我市推进入湖河道、入湖排污口、农业面源污染等整治,全面提升入湖水质。目前,白马湖上游9条主要入湖河道全部完成整治,均打造成为全市样本河道;洪泽湖10条入湖河道已完成整治6条。同时,实施重点湖泊退圩还湖工程、大力开展非法圈圩整治、扎实推进船舶污染治理、全面完成退捕禁捕和“两船”整治任务,大力削减内源污染。
修复水生态。我市加强生态廊道建设,落实堤防建设加固、生态护岸、排污口整治、水系连通等工程,完成洪泽湖大堤生态廊道、淮河干流生态廊道、洪泽湖南部出口生态修复等6个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开工实施洪泽湖古堤等4个生态修复项目,构建环湖主要水体涵养生态廊道。加强自然湿地保护,有效提升了自然湿地保护率和湿地生态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恢复,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