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去了村里的‘残疾人之家’后,我们省事多了,不仅每天有人照顾,还能苦点生活费。”清江浦区和平镇秦墩村村民范智洪告诉记者,他的儿子是肢体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平时生活需要父母照顾,因为残疾孩子心理自卑,不愿意走出家门。2016年11月秦墩村“残疾人之家”成立后,范智洪的儿子就来到这里康复锻炼,参与辅助性手工,月收入500多元,既减轻家庭负担,又让残疾人走出家门,享受康复就业娱乐一条龙生活服务。“轻松”了的范智洪也能腾出手来打工挣钱。
近年来,清江浦区积极打造服务残疾人的主阵地,多措并举、规范管理,高质量推进全区“残疾人之家”建设工作。据统计,全区共建“残疾人之家”36个,实现了镇(街道)“残疾人之家”的全覆盖,有14个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向村(社区)延伸。
为加强“残疾人之家”运行管理,清江浦区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我们给全区每个残疾人建立个人档案,要求残疾人填写《入托“残疾人之家”申请表》,由监护人签字、社区盖章。为明确残疾人的权利和义务,每位残疾人必须由本人或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后方可入托,协议一年一签。同时,为全面了解残疾人身体状况,我们要求入托人员填写《康复评估表》,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清江浦区残疾人联合会教就科负责人史鑫说。
丰富的劳动项目,是保证“残疾人之家”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记者了解到,清江浦区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为全区“残疾人之家”提供不间断的“产、供、销”一条龙就业服务。“‘残疾人之家’采取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为了鼓励残疾人多出勤、出满勤,我们与区财政部门联合发文,对‘残疾人之家’运行补贴作出明确规定,并设立了考勤奖、负责人补贴等,提高了残疾人的收入水平。目前,全区36家‘残疾人之家’累计帮助446名残疾人实现了辅助性就业,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上。”史鑫告诉记者。
为及时了解各“残疾人之家”的运行情况,清江浦区还为每个残疾人之家“铺设”了网络专线,安装了实时监控系统,有效实现“残疾人之家”远程遥控。2020年,清江浦区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建立了全区“残疾人之家”项目调配中心,为全区“残疾人之家”提供7大类、33种项目调配服务。项目调配中心安排专人,通过网络平台时刻关注各“残疾人之家”需求情况,做到及时快速调配手工项目,确保了各“残疾人之家”手工材料的正常供给。同时手工产品质量实行编码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责任到人到点;产品检验从初检、巡检到总检,确保产品合格率。
“‘残疾人之家’是服务残疾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乡村振兴、精准助残的具体举措,我们将对‘残疾人之家’进行提质增效,提升‘残疾人之家’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史鑫说,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收入和幸福指数,为残疾人打造一个温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