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内容

谢公去思

时间:2024/8/19 16:27:09

在里运河畔吴公祠内,矗立着一块清光绪年间的谢公去思碑,这是在原栗大王庙改建成斗姥宫过程中发现的,全碑至今保存完好。碑铭上所书谢公为何许人士?他与淮安有什么关联呢?

碑铭中所指谢公,据考为谢元福,字子受,号绥之,广西临桂县两江镇人。其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举,清同治十年(1871年)中二甲第八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学士,与鲁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年—1904年)同为辛未科翰林。后谢元福被授职翰林院编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被任命为淮扬海道台,驻节淮阴(今淮安市)。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任,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任,官衔至二品。

谢公去思碑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由淮扬两地绅士商民为纪念谢元福公而立。“去思”一词出自《汉书》卷八十六:“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后遂以“去思”指地方士民对离职官吏的怀念。那么,地方邑人为何要为谢元福树碑立传呢?

清末,淮扬海道台所辖范围为当时的淮安府、扬州府、海州府等十八个县乡,大概是今天的淮安市、扬州市、连云港市周边。当时朝廷腐败昏暗,民不聊生,淮安、扬州、海州附近时有盗贼出没,时任淮扬海道台的谢元福决心惩治顽凶,治理地方。故碑文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朝廷设官以为民也,官何以为民,去其害民者而已……居官者不独贪赃枉法为作孽,不思尽职即为作孽。”这是清代为官警言,至今仍可作为学习和借鉴之用。据谢公去思碑碑文记载,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时任淮扬海道台的谢元福,看到所辖地区民不聊生,了解到匪盗猖狂,便决心以铲除匪盗、除暴安良为念,成立缉捕营,首次就通缉捕获了伪号“顺天王”的封浩中,并将其绳之以法。此后所辖地区大大小小的长年为害一方的匪盗皆被捕获。碑文中还记录了当时各地的土匪头目:海州(连云港)白皂沟的韩斗琨、大王庄的王海峰、小伊河的孙正纲、沭阳的蒋秀昆、读书镇的严二秃子、桃源的王五、清河的蒋小七子、安东的张寿昌等。这些都是清朝末年在淮各地称王称霸的土匪,时常危害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匪患猖獗,谢元福还制定了乡规民约,创办保甲,惩治绅奸土匪。地方逐步得到大治。他还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编浦胜军马步队三营驻铁心坝,并在大王庙专司缉捕。当时沭阳县魏庄有一李姓族人,逼同族节妇改嫁,企图瓜分其家产,竟将寡妇的独生儿子害死。寡妇状告到谢元福处。谢元福怒不可遏,逮捕参与者18人,命人把他们绑在马尾,拖向沭阳。手段虽太严厉,却对奸恶之徒起到了震慑作用。当年缉捕营地就在里运河边原栗大王庙内,即现在的吴公祠东邻斗姥宫内。

从碑中还能看出,谢元福十分重视兴修地方水利、关心民众教育。当年的海州、沭阳、安东、山阳等地水道淤塞,谢元福亲自督导民众疏浚水利,时常行走在烈日之下。当他得知海湖阻塞,沙流入海,盐卤随河水回流田中致禾苗萎黑枯死,于是令人筑堤设防,以绝其患。海安的小黄河、海州的丁当河、小伊河、五图河、蔷薇河、柴米河、渔沟等地都曾留下谢元福治水的足迹。当年,淮阴创办第六师范学校,房子有困难,谢元福得知情况后把自己位于娃娃井附近的一处住房捐赠出来。他还常常自己出钱刻印《千字文》《千家诗》等免费赠给贫苦少年。“辄进书院肄业者,较其文艺厚以奖赏,所刻书板刷以课士费亦不资……”谢元福还是一位洞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的地方官。每到逢年过节的夜晚,他必微服出巡,让跟班的携带铜钱跟在身后,遇到穷人在家悲叹,就让跟班的悄悄地在人家院内留下一些钱,以示慰问。正因如此,至今在宋集、盐城等地还有当年乡人立谢元福德政碑数块。

除此之外,谢元福还是一位医学家和书画家。在任期间,谢元福经常下乡走访,义务为人看病。每次下乡,他都带着大量的中草药施舍给贫病百姓。他在高沟为民看病时,求医者络绎不绝,村中道路因此堵塞。在《中医人物词典》《中医文献辞典》《中医图书目录》等书中都能查到谢元福的著作和他审定的医学资料。谢元福反对妇女以不识字为贵,提倡“为人子不可不知医,为女、为妇、为母者亦何独不然”。他鼓励人们识字习医,并带头出资购建花鼓闷(一种肚大口小的坛子),解决医疗卫生等问题。旧时医疗条件有限,常有乱弃死婴的恶习,丢弃的婴儿尸体大都为野犬撕食,且时有大量病菌传播。为避免这些不良恶习,谢元福在虹桥里附近(今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斜对面)建花鼓闷存放婴儿尸体;并设小儿堂,收养遗弃孤儿。

谢元福的书画作品至今仍在各大拍卖会上拍卖,且广为流传。谢元福的书画作品为什么深受喜爱?除了有一定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外,他当年变卖自己的书画作品用以救济穷人,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正如谢公去思碑碑文所云:“数年来如此大荒,买薯干豆饼以济饥,实收告尽则刻文募捐鬻卖字画、衣物以继之。”

此外,碑文中还记录了一段日本对淮扬各地的扰乱情况:“日本扰乱,奉张香帅电办车船局,车船闻风远避。公乃自置大车数十辆,买马百余匹。宽其钱价,予以住资,卒至车船云集。”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谢元福因洪泽湖高家堰大堤决口被免职。在谢元福即将卸任时,地方百姓为他立了一块德政碑,即谢公去思碑。这是当时淮、扬、海等地人们对谢元福最好的评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谢元福病逝于淮阴。

谢公去思碑碑文最后云:“昔吾秦文伯先生陈臬广西去官时,民为筑望来亭。我公刻已爱民,况更大有造于淮扬海耶,绅士父老攀留无术。爰敬述其治绩,刻去思碑,以志感颂云尔。”

作者:陈瑾 
  • 上一篇:创想开幕式
  • 下一篇:窗外飞来两只鸽子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