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空气不好的时候,看月亮好像隔着一层纱,朦朦胧胧的,这几年的月亮特别亮,很通透。”金秋之夜,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散步的王大爷感慨道。
月亮的明亮度与大气环境密不可分。要想在夜晚欣赏到皎皎明月,除了天公作美外,还需较佳的大气能见度。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
强化治理 提升空气质量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截至9月30日,我市PM2.5浓度为31.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8%,浓度创历史同期新低;PM10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5%,改善率全省第一。
在臭氧污染防治上,我市重视涉VOCs排放治理。截至9月30日,我市臭氧浓度为162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一;同比改善3.6%,超标天数减少4天。
督促问题整改、注入科技力量,是我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以来,我市依次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铸造、加油站、汽修、港口码头、餐饮油烟等专项帮扶检查,发现的问题均已整改完毕;推动重点管控区域内100平方米以上餐饮店以及城市综合体、美食街等区域的餐饮经营单位安装在线监控,打造餐饮油烟治理示范项目,建设餐饮“绿岛”。全市5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并接入监控平台。
源头减排 优化产业结构
秉承“把控排放源头”工作思路,我市多措并举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以来,我市已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布局46项、能源结构优化调整29项、源头替代35项、VOCs综合治理163项、无组织排放治理151项、重点行业和重点设施减排项目222项,共计完成重点工程项目646个,完成进度93.5%,重点工程进度赶超序时进度。
按照“早淘汰、早受益”原则,我市对提前淘汰报废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实施差别化补贴,引导和促进机动车污染减排,加快高排放机动车淘汰更新,计划2024年底前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基本淘汰。
此外,我市进一步优化调整结构性减排,推动淮钢、光大城乡再生能源(淮安)有限公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国信淮阴电厂4号机组(10万千瓦煤电机组)低负荷脱硝改造工作。对全市32家重点排污企业持续开展“友好减排”和启停炉管理,实现全流程、全时段达标排放。
问题导向 开展精准帮扶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执法、大气、监测等条线专业人员赴各地开展技术帮扶,协同会商、综合研判,对涉污地区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问题排查,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查出污染源。
7月,有市民反映,市西南片区存在异味扰民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梳理异味污染来源和特征,牵头组织开展“48+12”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由市生态环境局、清江浦生态环境局、第三方团队和检测机构的近90人联合成立专项督查巡查组,以清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心,周边3公里范围作为重点攻坚区域,以餐饮油烟整治、港口码头扬尘整治、涉气工业企业治理、加油站治理、散乱污企业治理为攻坚重点,利用便携式VOCs检测仪、臭气浓度检测仪、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走航车等科技手段,通过48小时不间断检查和12天持续督查的方法,对污染源情况开展摸排检查,梳理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到位。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对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开展帮扶工作,累计走访11个部门,调阅相关台账资料300余份,调研15个点位,推进县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对马坝、高沟、施河、银涂4个经济发达镇开展专项攻坚工作,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
8月10日,市生态环境局对盱眙县开展“48+12”大气攻坚专项行动,共计发现142例问题,均已整改完毕。通过短期强化攻坚工作,截至日前,盱眙县PM2.5浓度改善率上升0.7个百分点,攻坚效果显著。9月上中旬,市生态环境局对洪泽区开展SO2高值排查工作,累计检查26家企业,发现问题12例,目前均已整改完毕。截至目前,全市督查督办问题461个,已完成整改442个,剩余19个持续推进整改中。
蓝天保卫战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市将持续运用“48+12”大气拔点攻坚模式,聚力聚焦,增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