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昨天是有着千年辉煌的中国运河之都,淮安的今天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中地区,淮安的明天将建成辐射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
五大主导产业正向着“十二五”千亿销售目标挺进,特钢产业形成了300万吨特钢、300万吨材、300万吨铁、150万吨钢管的生产能力,龙头企业淮钢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管坯钢生产基地,直径600MM大圆连铸坯世界第一,填补了我国大规格圆坯的空白,铁水热装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淮公司建成世界最先进、最大口径无缝钢管生产线,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高等级无缝钢管生产基地。
“中国新盐都”加速崛起。1300亿吨的岩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台玻集团、中国盐业集团、省盐业集团三大巨头齐聚淮安。总投资15亿美元实联化工纯碱项目成为我市工业史上投资最大的“航母级”单体项目。盐化工产业中乙烯利、邻氯苯胺、六氯环戊二烯、一硝基甲苯、香芹酮等一批产品,生产规模世界第一,特种溶剂油居全国首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盐、纯碱及元明粉生产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世界500强富士康、明基电脑等大型外资企业先后落户淮安,同时集聚了南瑞集团、达方电子、苏杭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以总投资22亿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为核心,全省最大的计算机周边设备生产基地已经建成。南瑞智能线缆产业基地将建成销售超百亿、全国一流电线电缆基地。
食品产业不断跨越。淮阴卷烟厂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高速卷接包设备,具备年100万箱卷烟生产能力,“一品梅”、“华西村”香烟成为全国名优品牌。“今世缘”国缘酒是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接待用酒,进入全国优质白酒前列。台湾顶新集团、旺旺集团相继落户淮安,总投资超5亿美元的“旺旺”食品工业园成为旺旺集团在大陆最大的生产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取得突破。投资10亿美元的国宝空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年产1500万台较传统空调节电达三分之二的超省电节能环保空调,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节能空调生产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全国最大的凹土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羟基铁粉研发生产基地相继建成;新医药产业加速成长,天士力帝益药业右佐匹克隆一类新药世界唯一生产;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世界第一条湿热法秸秆生物乙醇生产线、全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软质秸秆发电项目、苏北第一个热电联产燃气发电项目等一批项目投产。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兴起,全球最大的2万席中国移动集团呼叫中心花落淮安,“中国声谷”扬帆起航。阿里巴巴、微软、搜狐等一批知名软件企业纷纷落户,省级淮安软件园、浙大网新淮安科技园、淮阴软件科技产业园、清河动漫科技产业园、洪泽安芯智能港产业园,“一核四特”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成为“苏北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第一高地”。
现在正高端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四千”提升计划,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12%左右。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加快实施中兴4G智慧产业园、纳沛斯半导体等重点项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加快建设金岭氯碱产业园等龙头项目,促进盐化新材料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食品产业重点做大规模、做响品牌,特钢产业加快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成套化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力争实现整车生产的历史性突破。围绕实现千亿元投资,重抓30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新开工超亿元工业项目150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00个,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9%。积极推动千企技改,实施投资超3000万元重点技改项目100项,技改企业超过1000户。切实强化千企帮扶,落实“一企一策”长效机制,重点帮助1000户成长型企业做好要素保障和市场开拓等工作,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0户、销售超亿元企业35户。完成省级开发区空间布局整合和产业规划修编,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县区百亿元支柱产业培育工程取得突破。
特色化提升现代服务业。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做强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医疗卫生五大基础服务业,做大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成为新常态下淮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围绕“一河一湖一园一线”做文章,加快里运河文化长廊、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西游记文化体验园建设,整合推出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自驾游线路,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淮安的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物流业,依托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各类现代物流园建设,大力发展产业物流、快递物流、港口物流、保税物流等业态,着力打造区域性商品集散、商贸商务和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建设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综合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发展健康养生业,发挥我市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医疗体系健全等优势,积极打造健康养生产业链。
协同化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26%。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积极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加大招才引智、科技研发力度,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户。强化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加快科技人才创业特区和科技广场建设,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在孵企业达到500户。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引导驻淮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新建一批协同创新基地、企业科技服务站和校企联盟。支持“淮上英才”创投基金扩量增效,扶持一批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探索建立专利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努力为所有想创新能创新者提供机会、搭建舞台。
淮安工业园区正是淮安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东扩南连”发展战略,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加快淮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平台。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布局优势、交通优势、服务优势,更有着江苏的政策优势、中西部的成本优势、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优势。多重优势的叠加使园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高地、创业福地、成本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