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水利厅公示了《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我市板闸遗址、清江大闸、矶心闸、双金闸、三闸遗址等5处入选。
板闸遗址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的重大考古发现,为明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所建,以木板为闸,故称板闸。今年1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板闸遗址入选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遗址中的大运河项目。
清江大闸是京杭大运河上至今唯一保存良好且在使用的大闸,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清江大闸作为重要遗产点被列入名录。今年8月,清江大闸所在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也成功入选了“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10月,清江浦景区入选了“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名单”。
矶心闸位于淮安运河东堤上,又名响水闸,闸首在河堤西侧,闸尾在河堤东侧,闸道长40米,宽1.6米,出口宽1米,闸塘面积约50平方米,呈八字形向东接西水关。该闸是古城淮安城内文渠从大运河取水的源头,保存完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是古代运河沿线重要的文物遗存之一。
双金闸始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2011年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系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双金闸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研究清代治黄、导淮、济运方略,民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河道变迁等有重要意义。
三闸遗址于淮阴区码头镇,明清时期清口一带的三闸是漕运锁钥,三闸由上而下(由南而北)依次为惠济闸、通济闸和福兴闸,俗名头、二、三闸。作为黄、淮、运水系变迁的历史见证,该遗址是中国漕运发展历史的见证,对研究明清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水利、科技发展状况等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