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内容

古城:革命熔炉,红色摇篮

时间:2020/4/10 15:58:48


  飞马卷烟厂坐落在山腰,当时无村庄,四周环抱青山绿树


  新四军二师卫生部一分所进驻古城四年多,古城人民对伤员和医务人员像亲人一样,热心照顾,掩护伤员,解除困难,粉碎扫荡。


  古城,位于盱眙县城南36公里,现属盱眙王店乡。抗日战争时期南邻半塔马头乡(现来安县半塔镇),西接平原铺(现旧铺镇)、北连时家港(现龙山),东临高庙(现桂五镇),属淮南路东中心镇,是江淮必争之地。古城,革命战争年代,是红色摇篮,革命圣地。


  革命熔炉,红色摇篮


  1941—1945年,在抗日战争最严峻之际,新四军在古城创办淮南公学、医训班,为部队和根据地输送大批人才。


  淮南公学。1940年8月,在天长县天王寺创办淮南联合中学,10月校址迁至半塔。内设中学班、师范班、政治班、预备班,学员200余名。1941年春,校址迁到盱眙县古城,郑伯川任校长,王昭铨任副校长。1943年夏,淮南区委在天长县铜城建立淮南中学,在六合县竹镇建立来(来安)六(六合)中学,1944年春,两校合并,校址迁到古城,设初一、初二各2个班,初三、高一各一个班,后来开办师范班,全校共有学员300余名。1945年春,该校改为淮南公学,设普通班、师范班、政工班、艺术班、财经班、卫生班六个班。前4个班在古城街,后2个班在谢家港。张劲夫曾任淮南公学校长,叶锦田曾任党委书记。


  曾在淮南公学读书的李海明同志回忆,淮南公学的学生来自各地,主要有革命爱国青年、白区撤退的地下工作者、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子女、军队和地方调干生、干部子女、根据地培养的高小毕业生、党组织保送的区以上领导干部,担任区委书记的罗炳辉爱人张明秀同志就是其中一名。王昭铨任副校长,高景平任教导主任,校舍是大地主袁大头家的一幢房子,一半瓦房,一半草房。没有课桌,上课时各人坐在自己的背包上,讲义朝腿上一放,看书写字。没有黑板,用石灰拌锅烟灰涂在墙上做黑板。没有书,老师油印成讲义发给学生,没有讲义的学生用笔抄。学校只有一盏汽油灯,只有开大会使用,晚上同学们趴在床上围着小油灯自习。没有床,就用碎砖、石头及土坯砌起来,担上竹笆,放上芦席睡觉,三间房子最少要睡四五十人。有时敌机盘旋,学生、老师就分散到树林中上课,情况特别紧张时,学校停课,学生疏散到农民家,情况好转后,恢复上课。


  据李海明回忆,古城老百姓对学校非常好,对学生很热情,主动贡献出菜园地给学生种菜,并指导帮助学生种菜,有时还送些自家种的蚕豆、四季豆、青菜、山芋给学校。学生疏散到农民家时,大娘们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细面,拿出来给学生们吃。


  医训班。1940年3月,新四军二师卫生部第一期医训班在旧铺开班,7月迁至古城,学员40余人,学制6—10个月。7月18日,刘少奇在古城参加该班毕业典礼,并作形势报告。1940年秋至1942年3月,医训班改为卫生学校,在古城举办第二期医训班,学员60名,后因日军扫荡,转移至大刘郢。两期医训班期间,新四军二师卫生部蔡家港第一分所所长笪根庭主讲内科学,韩光成主讲药物学。培训班毕业的学员分配到连队,担任医务员、护理员,少部分留一分所当见习医生。


  新四军二师在古城开办淮南公学和医训班,为抗日战争输送大批革命人才和医务人员,这是盱眙人民的骄傲,古城人民的荣耀,大山铭记,千秋传颂。


  


  大办工业,粉碎封锁  


  日伪军、顽匪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日用商品禁向根据地运输,给部队和根据地人民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新四军及古城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办卷烟厂、织布厂,兵工厂,解决部队和群众困难。


  卷烟厂。1943年,新四军二师创办了新群烟草公司,在小李庄生产飞马牌香烟,1945年烟厂迁到古城乡境内,既增加军队收入,又解决官兵和群众抽烟难问题,深受根据地军民的欢迎。


  香烟很难进入根据地,部队烟瘾大的战士,无香烟抽,就将树叶卷起来当烟抽。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张云逸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一次会议上对二师供给部胡弼亮说,我们能不能办个烟厂,解决干部、战士抽烟问题。


  自办烟厂的方案确定后,厂名、烟名怎么定,通过首长认真讨论,决定取名为新群烟草公司,生产“飞马”牌香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购置一台卷烟机,聘请一名技师,解决印制烟盒的机器等卷烟设备,于1943年上半年,成立新群烟草公司,飞马牌卷烟厂在铜城小李庄正式投产,日生产香烟600条,全部供应部队官兵。1945年,日军节节败退,抗日形势逐渐好转,新群烟草总公司及三个烟厂全部迁到古城境内。总公司设在古城街,一厂和三厂合并后设在古城东北朱洼,二厂搬至古城西陡山,日产飞马牌、工农牌、神龙牌香烟约3500条。1946年,抗战胜利后,新群烟草总公司及烟厂迁到盱眙县城。


  织布厂。1942年,盱嘉地区七个区分别成立纺织、农具、油坊等合作社,推动根据地手工业快速发展。就纺织业来说,有社员6000多人,纺车3000余架。古城区周岗村拥有新式纺车84架,花园村65户有纺车68架。1943年,古城区拥有纺车650架,1944年增加到1000余架,还有织布机50辆。1944年2月1日《解放日报》报道,马坝、旧铺、古城三区农抗会、妇抗会在民主政府支持下,试制80根头的纺车取得成功。

作者:不详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版权所有
  • 淮安经济网(www.intha.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淮安经济网信息热线:1930160103@qq.com
  • 苏ICP备:05024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