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务院、省、市关于“厂中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坚持用法治化思维通盘谋划,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监管队伍力量、智能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入手,着力化解安全隐患,不断提升全区本质安全水平。
规范安全管理,守牢安全底线。始终将“厂中厂”安全治理作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压紧压实各方安全责任。统筹谋划,高位部署。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先后印发《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厂中厂”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深化“厂中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厂中厂”范围以及全区各级部门、属地安全监管责任。对全区“厂中厂”企业实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模板、统一基础台账模板、统一设置“厂中厂”信息公示牌,进一步细化出租方、承租方安全责任,压实租赁双方主体责任。建章立制,高频推进。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针对“厂中厂”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强力推进,制定出台《“厂中厂”安全生产指导手册》《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厂中厂”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等制度,明确“厂中厂”出租、承租企业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审核准入、应急演练、隐患治理、特种设备管理等各类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应急设施管理和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网格管理,高效落实。严格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建立严密的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挂钩领导和网格员职责和具体任务,定期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及时掌握辖区“厂中厂”企业变动情况。推动“厂中厂”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制定“硬十条”管理措施,设置厂区信息公示牌、企业“安全二维码”,推广安装“一键响铃”装置,试行出租方积分管理制,印制网格员每月巡查手册,规范分级分类监管,全力守牢“厂中厂”领域安全生产底线。
强化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针对“厂中厂”安全隐患多、隐蔽性强等特点,开展多轮专项整治行动和拉网式排查,动态掌握企业底数。摸清底数,强力整治。经过第一阶段的持续排查摸底,目前全区已排查出184家出租企业、827家承租企业,查出426个隐患,对9家单位(个人)进行立案查处。利用平台,动态更新。在经开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开发“厂中厂”专项模块,基层网格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录入月度巡查记录,提高工作效率,平台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并已完成对全区网格员的培训工作。集中治理,严格执法。对照全省方案明确的4个方面、16项重点治理内容,组织监管执法力量,开展“厂中厂”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提醒后仍然不配合、不整改的企业,依法给予“顶格”行政处罚。培育典型,以点带面。从体量大、具有代表性的区内“厂中厂”企业中选择“日资工业园”出租厂房为切入口,邀请部门和专家上门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安全验厂”,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着力开展“厂中厂”管理示范培训,淮安经开区管委会召开专题现场会,开展观摩推介活动,形成以点带面效应。
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督查联动。“厂中厂”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能简单一关了之,各部门、各属地要协同发力,切实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分级分类,守土负责。全区12个专业委员会和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坚持“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原则,对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按安全生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分级监管,加强日常监管检查和服务指导。增强力量,齐抓共管。各属地配齐配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督力量,建立完善公安、消防派驻人员工作机制,形成安全监管合力,提升基层安全监管能力水平,成为全区安全生产“前哨”,真正实现基层一支力量管安全。压实责任,双向激励。淮安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派出工作专班,联合区4个安全生产督导组,全程跟踪督查督办,不断强化正面典型引导和示范作用,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及时通报表扬,同时通过“长牙齿”的督查,“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对负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倒逼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