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仲裁委将仲裁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发挥职能优势,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创新网络仲裁、码上仲裁平台,由“等当事人上门”变“主动服务上门”,主动靠前提供风险防范、合同规范、纠纷化解“全链条”服务,让仲裁法律制度更好走近群众身边,实现仲裁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一是创建网络仲裁平台,提升智慧仲裁效能。淮安仲裁委全面推进“互联网+仲裁”服务,全面升级改造仲裁网络办案平台,通过该平台,当事人可在线立案、开庭、提交证据材料、查询仲裁进度、调解等。2022年6月创建“仲裁员网上办案系统”,为仲裁员提供信息化办案渠道,提高工作效率。至今共受理网上立案申请74件,实现网上开通103次。
二是创建“码上仲裁”平台,实现“市县镇村”仲裁治理全覆盖。将“有事好商量”政协协商议事工作与“数字仲裁”建设创新融合,通过增加仲裁模块,打通全市1782个村居数字智慧平台数据链路,同时恢复设立县区仲裁分会,实现仲裁治理工作线上线下同步、融合互补,实现全市域仲裁治理全覆盖。同时将313名社会法律经济专家仲裁员分行业分地域与“码上仲裁”相对接,强化源头和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落实全覆盖无缝隙的社会公共治理服务。
三是创建商事专家治理平台,推进淮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发挥仲裁的高效性、广域性、灵活性等独特优势,重点围绕我市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型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三新一绿”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争取发展主动权,在贸促会等12家商会(协会、学会)设立仲裁服务联络站,并增聘了一批商会律师和优秀企业家为仲裁员、调解员。2023年,受理知识产权纠纷8件。 (淮仲)